如何怎么通过碳交易来赚钱的模式

  一个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超标了,那么它必须掏钱从其他低排放的企业购买排放权,这便是通俗意义上的碳交易。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,近几年,“碳交易”日益成为热词,各地也纷纷建立碳交易所。在合肥市招投标中心挂牌的安徽省环境能源交易所,已经成立近两年,但到目前仍没有一笔碳交易。

  地方平台暂难实施碳交易

  “只有少许的废旧物资利用、工业废品再生利用等项目,碳交易没有一笔。”合肥市招投标中心产权部环境能源科万科长介绍,碳交易目前各地都是在做一些零星的尝试,真正有交易的只有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。

  万科长介绍,碳交易程序非常复杂,必须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备案,由联合国CDM(清洁发展机制)执行理事会核准后,交易者才能在国际上认购。而由于申报注册的时间跨度很长,碳交易目前不是地方平台能完成的。

  一企业已尝“卖碳”甜头

  易碳家介绍,我省有一例成功的“卖碳”案例,出售碳排放指标的是合肥龙泉山垃圾处理填埋气发电项目,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17万吨。“我们2008年就向联合国提出申请,一直到2010年3月才批准注册,这才意味着有向西方企业出售碳排放指标的资质。”该项目负责人鲁先生介绍,2011年,他们实际碳减排量达17万吨,联合国核准的为13万吨,最后以每吨7.5欧元出售给了欧洲企业。

  合肥新冠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幸生介绍,如果没有联合国CDM的资金支持,龙泉山垃圾处理填埋气发电项目,只是纯发电肯定是亏本的。减排环保项目,既保护了自然环境,又能将指标卖给西方企业。这种“一箭双雕”的好买卖,以后将是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。

  业内看好碳交易发展前景

  合肥市环保局污防处负责人介绍,目前还没有真正将二氧化碳纳入减排硬性指标,所以企业也就没必要掏钱去买排放指标。这位负责人表示,但从节能减排大趋势看,二氧化碳将会纳入减排指标,以后“碳交易”一定非常火爆。而省经济信息中心的一份《安徽省碳交易市场的分析》调查报告曾预测,我省碳交易的市场价值每年最少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“碳排放指标的购买需求,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。由于中国人口众多,国际上也逐渐加大中国减排力度,虽然目前国内碳交易机制没有建立,但未来国内的碳交易应该很有市场。”李幸生介绍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湖北、广东及深圳等城市,正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,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开始实质性的启动。